我是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少兒事業部的編輯陳玉潔。自來到出版社工作至今已是第5個年頭了,從對出版行業一竅不通到后來的一知半解,再到現在已對日常相關業務駕輕就熟,一路走來感受頗深,特別是2020年,這個不平凡的一年,是我這幾年中收獲最多、感悟最深的一年。
一、合力組織抗疫活動,感受大愛的力量
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祖國的大江南北蔓延開來。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場疫情讓每個人都倍感無奈與措手不及。當得知疫情嚴重可能會影響返津工作的消息時,我挺著急的,因為手里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完,思前想后,我決定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在天津度過一個特殊的春節。
面對疫情,作為出版人我們更要時刻準備著。由我責編的選題《貝瓦兒歌400+》一書附帶的推廣活動原計劃是一個現場兒歌朗誦比賽,因受疫情影響,只能將現場活動改為線上活動,這也就意味著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要全部重新安排。為配合宣傳抗擊疫情,社領導決定此次活動定位為公益活動。任務分配下來,策劃研究活動方案、制訂活動規則、計劃活動流程、協調各呈辦單位、設計宣傳畫和廣告語、隨時溝通合作機構每一個環都是自己親力親為,一個方案要反復修改多次,宣傳海報更是改了十幾稿。每天協調各種細節的電話一個接一個,經常忙到深夜。線上活動工作量最大的就是將報名參加人員的信息從郵箱中挑出并逐一匯總,同時還要將參賽作品按組別進行分類,認真比對信息,確保準確無誤,針對個別存在疑問的還要向家長耐心地做出解釋。既是比賽就要有獎勵,為了調動參賽選手的積極性,在獎品方面也是與贊助單位費盡口舌,最大可能把比賽獎品安排得讓選手滿意。工作并沒有讓我有一絲懈怠,在不能到單位上班期間,我堅持以家為崗繼續工作,并時刻保持著飽滿的工作熱情和良好的工作態度。
解決了一件件難題,落實了一項項工作,最終我社連同天津電子出版社、騰訊兒童頻道、天津龍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共同合力成功舉辦了“防控疫情 希望同行”線上兒歌朗誦公益比賽。看到264位選手發來的優秀作品,和每一位選手家長們對此次大賽和對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的認可,自己瞬間覺得之前付出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其實支撐我這樣做的動力就一個字——愛!面對疫情,舉國上下大愛無疆,有多少白衣天使舍棄家人而身赴一線為患者排憂解難;有多少黨員干部始終堅守崗位從不懈怠;有多少人民子弟兵日夜不休向各疫區搬水搬糧;又有多少志愿者分布在祖國各地,無論是疫區還是街道社區,處處都有他們默默奉獻的身影。這些最可愛的人皆是舍小家顧大家,對比他們,我為抗疫做出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又有什么呢?
二、借調集團新媒體,感受團隊的力量
2020年6月,根據集團的工作安排,我被借調到集團新媒體部門工作。得知這個消息,我心中忐忑,焦慮不安,因為新媒體工作不同于編輯工作,它是一個全新的工作崗位,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說實話我一直都在打退堂鼓。記得社領導帶我到集團報道的那天,從邁進集團大門的一瞬間,我的心跳就開始加速,緊張之情難以掩飾。通過領導引薦我第一次見到了任潔部長和左山老師。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與新媒體這項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開始的時候屋里只有三個人,左老師、趙老師和我,左老師安排給我的工作是每天發布更新集團和津悅讀兩個公眾號,因為我的專業是美術設計又是出版社編輯,排版、設計封面自然是“家常飯”,但是公眾號卻是我從未涉及的難題。給公眾號設計版式也就更摸不著頭腦了,于是找了很多朋友打聽公眾號的做法,也上網查了許多公眾號排版發布的技巧。當左老師第一次看到我用秀米排版發布內容的時候,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可有一次,因為我的疏忽造成了內容上的錯誤,雖然領導沒有批評我只是指正了不當之處,但這時我卻深刻地體會到新媒體工作的重要性,我工作的部門不僅是集團的宣傳窗口,更是整個天津出版界的喉舌。這里所發出的聲音必須是正確的、嚴謹的。看似小小的一字、一標點,反映的則是天津出版界的整體面貌,豈能小覷!
之后我便在平日的工作中更加端正態度,細心認真,對待每一份稿件都慎之又慎。緊接著其他兄弟社的小伙伴們也都一一被借調來了,我們的團隊壯大了,我不再孤單了。隊伍強大了,任務也就升級了,平日里盡管自己也玩抖音、快手,想到什么就拍點什么,沒想法、沒目的、更沒有壓力。可現在不同了,我們是出版人,要宣傳圖書的價值,宣揚讀書的意義,傳播書中的文化,擺在面前的問題出現了——拍攝視頻。像我這樣零基礎的人根本無從下手,僅每天找文案這件事就相當艱難。文案不能生搬硬套,盡量要用自己的話闡述觀點。寫完文案要通過三審環節,有時候方案內容不過關還要修改或者重寫。寫完后,還要熟悉臺詞以便于拍攝順利。剛開始面對鏡頭時,心里總是很緊張,一條視頻反復拍攝上百遍都未必能達到效果。拍完視頻還要自己剪輯,看似簡簡單單的視頻剪輯,其實里面的學問可多了,每個參數都要根據視頻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而且剪完的視頻依然要進行三審。幸好有集團領導的支持、部門領導的指導,為我們這些“新兵”搬來了一位又一位專業人士,組織了一場又一場的培訓講座,既學到了真知識,又增強了自信心,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工作經驗,狀態也漸入佳境,逐漸也實現了版本迭代。
在集團領導的支持與鼓勵下,團隊中的每一個小伙伴分工有序、各司其職、相互協作,由文案到拍攝,由剪輯到發布,每一個環節大家都是由生疏到熟悉,短短三個月時間,我也慢慢地由小白向專業變身,同時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團隊力量。隨著“美函讀書”“實話媽媽”“天津驊哥”等品牌的成功推出,日益成熟的我們也看到了曙光,通過努力我也收獲了自己的3.3萬粉絲,這種感覺太奇妙了!
三、頻頻出鏡做直播,感受支持的力量
既做新媒體必然搞直播,這是每一位新媒體工作者的基本須知。看似活潑開朗的我,其實是比較內向的,平時除了與作者和同事進行溝通外,我基本不怎么愛說話,更別提讓我出鏡做直播了。直播前的準備工作要非常全面,首先要了解直播圖書的內容,聯系相關編輯收集資料,編寫直播腳本,熟悉直播流程,學習直播話術,掌握直播要領,最重要的是要學習直播當中的禁言禁語,同時還向身邊有直播經驗的老師請教經驗,探討直播方法,好在是有每天拍攝視頻的鍛煉,我稍微還有一點點自信,而當第一次正式直播的時候,我那僅有的一點點信心也伴著開播倒計時漸漸消退。
11月17日晚8點整,我人生的第一次直播開始了,在念開場白的時候我的大腦一片空白,盡管看不到一個觀眾,但當時眼前若隱若現真的全是金花,我緊張透了,手心里全是汗。隨著時間的推移,心情有所平復,磕磕絆絆地說出了每一句事先準備好的臺詞,提心吊膽地完成了每一個直播環節,當面對鏡頭說出“各位再見”的一剎那我如釋重負,渾身癱軟地坐在椅子上傻笑卻久久緩不過神來……
復盤時我看到了直播的錄屏,看到緊張的自己臉上布滿了不自信的表情,顫抖的嘴角帶動了我支支吾吾的言語。當我把目光注視在屏幕左下角時,我的鼻子有點酸,我沒想到在我直播的時候居然有那么多領導駐足觀看,有那么多同業的兄弟姐妹、社里的同事留言為我加油打氣,用溫暖與信任支持著我。我又有什么理由讓他們失望呢,我要自信!
借著大家支持我的這股力量,我一連又做了3場公益直播,內容從藝術到文學,從少兒到教育,無論身邊的搭檔怎樣更換,再次面對鏡頭,我顯得更加從容,狀態一次比一次好,效果一次比一次佳,既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收獲了滿滿的自信。
如果將我的2020比喻成一本書的話,它真的是一本好書,它教會了我很多。我是薦書官,引用我專有的語言,“我是美函,為您分享好書!”。這就是我要向大家分享的2020。這一年我感受到了為社會、為事業堅守崗位的榮幸;這一年我認識到新媒體工作的嚴肅、探索與創新;這一年我見證了團隊協作的進步、分享了共同努力而得來的喜悅;這一年我體會到同業兄弟姐妹親如一家的感情;也是這一年我感觸到了工作中各種真實力量的存在,正是這些力量,讓我能量滿滿、信心滿滿、收獲滿滿,感謝我的2020。
主辦: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